党建专栏

校庆征文(十一)—— 开大情缘

时间:2020-09-30浏览:102设置

顾相伟

我和开大有着解不开的情缘。

我是2001年来上海求学的。20年前的上海和今日之上海已经无法相比,五角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现今的五角场热闹非凡,已经成为上海城市副中心,早已摆脱当年破败不堪的旧貌。由于学校和五角场紧挨着,我时常到五角场附近转转,买买东西,看看热闹,顺便领略下风土人情。印象中,有数次光顾过国顺路政法路,彼时的政法路是一个脏乱差的菜市场,一如我家乡的菜场。我是一个有怀旧癖的人,到这里来,倒是能找到大都市难觅的旧味,心里一度欢喜得很。菜场边上是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我进去过两次,触目所及皆是破破旧旧,无甚稀奇之处。那时的我,当然想不到三年之后,我竟然会与这里结缘。      


2004年,我硕士毕业,放弃了山东和上海的公务员的入职机会,选择了入职上海电视大学。在正式入职前,我在学校人力资源部短暂帮过几个月的忙。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对这所将要以身相许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2004年的上海电视大学,有一件大事,就是迎接教育部对全国省级电大的评估。在人力资源部帮忙期间,我获悉学校花费巨资购买了位于国顺路的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又贷巨款对该校区进行了改造。听闻这一消息,我欣喜不已,因为阜新路校区实在是太局促了,同时,我也深感和国顺路校区真是有缘!

学校有了新校区当然是件大好事。但也正因为这一缘故,学校背负了巨额债务,所以着实过了几年苦日子。在人力资源部帮忙期间,我们到分校办事,都是来回乘坐公交车。有一次,科研处的一位新老师要到中原路校区办点事情,顾德骐部长特地嘱咐,去的时候可以打车,因为时间紧,怕耽误事,回来就乘公交车。顾部长在办公室打印材料,纸张都是正反两面用,不浪费一丝一毫。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四五年后,学校财政紧张情况才有了根本性的好转。

在人力资源部帮忙的日子是很忙碌的。那时的人力资源部人手很少,但很精干,大家各守一摊,各尽其责,忙并快乐着。如今早已物是人非,顾德骐部长、汤勤老师、程霁老师、戴国建老师均已荣退,小谭出国定居,昔日的小朱已经成长为后保处处长。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让人感喟!

2004年底,学校成功举办了AAOU年会,我有幸参与其中,被分在会议组。在会议前后的四天时间里,我和学校很多工作人员一样,没有一天在12点之前睡过觉,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和工作人员联系、和中外宾打交道、执行领导的即时任务……忙得不亦乐乎。会议期间,我还临时充当了一回翻译,倒也有趣得紧。四天的国际会议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上海速度,见识了上海电大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2005年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是学校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骨干成员,既要上课,又要参与开会、撰写材料,几乎每天都要辛苦地骑着自行车来回穿梭于大连路和国顺路校区,晚上经常忙到十一二点钟。有时时间太晚来不及回家,我就干脆睡在办公室。就这样,在一台经常出故障的旧电脑上,我硬是敲出了近20万字的材料。那段时间,视力下降了很多,心脏也出了问题,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也进一步加重了。尽管很累很辛苦,但是每每回忆起那段创业的日子,心里头却觉得很甜蜜,很充实。校领导的实干精神,顾德骐部长的厚道干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我开始了读博生涯,艰苦奋斗了整整三年,总算顺利毕业。然后就是娶妻生子,柴米油盐酱醋茶,工作也是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地年复一年,伴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伴着一级又一级同学的入学、就读、毕业,伴着电大领导的更换、老人的退休、新人的加入,伴着学校的各种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一晃就是十几年。学校也从电大更名为开放大学,从没有本科办学自主权到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知名度日增,社会声誉日隆。这两年,由于住在郊区,离校太远,身体有些吃不消,也曾萌生过换个单位的想法,但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看来还是和开大的缘分深!

所有过往,皆为序章。上海开放大学建校已经60周年,进入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地提出“双一流”的建设目标,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向新的奋斗目标进发。作为一名老开大人,自应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在实现学校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伟人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笃信此理,并愿身体力行之。

 

返回原图
/